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和数字身份的关系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块链 数字身份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有哪些关系
区别:
1、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区块链是数字货币流通的手段之一。
2、区块链是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数字货币是在区块链技术手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区块链对数字货币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保证,同时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
自“数字人民币”的概念提出后,数字人民币就经常会被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坊等相比较。所以我们接下来先来弄清楚什么是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Digital RMB),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数字人民币的概念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另外一个点是和纸钞和硬币等价,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钞和硬币。
但其实数字人民币只是借鉴了区块链技术,但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具有中心化的特征。欧洲主要中央银行的高管表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其实并不需要使用区块链技术。数字人民币系统框架的核心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在使用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有NFC与分布式账本技术。
02什么是区块链技术?
从广义的方面来说,区块链技术其实就是利用快链式的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03数字人民币只是借鉴了区块链的技术
数字人民币与区块链技术具有相同的特征,比如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等。作为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而区块链的核心特征之一为“去中心化”。
此前,也有很多国家发行了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比如乌拉圭、伊朗、塞内加尔等,但是都没有流行起来。
欧洲主要中央银行的高管在2020年9月就曾表示:在全球范围内的中央银行如果想要发行数字货币,其实并不用使用区块链技术,中央银行为央行数字货币提供了“信任”,所以在中央银行介入后,就没有必要再使用区块链技术了。
在金融领域方面,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数字票据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性和小范围的应用。
04“一币,两库,三中心”
前面提到了数字人民币系统框架的核心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这里我们也就稍微解释一下“一币、两库、三中心”。这里的“一币”其实就是指央行数字货币;“两库”指的是数字货币发行库(存放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和数字货币银行库(商业银行存放央行数字货币的数据库);“三中心”指的是认证中心(负责身份信息管理)、登记中心(负责数字货币权属登记)与大数据发行中心(负责对反洗钱、支付行为等分析)。
区块链怎么样做身份认
区块链怎么做身份认证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
区块链身份认证的过程一般如下:
用户注册:用户在区块链上注册账号,并提交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等。
身份验证:区块链上的节点进行身份验证,确保用户提交的信息是真实的、有效的。
身份认证:经过身份验证后,节点会为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符(ID),该标识符被称为“公钥”,并用于后续的身份认证。
签名认证:用户使用自己的私钥对需要认证的信息进行数字签名,并将签名上传到区块链上。区块链节点使用公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确保该信息是由用户本人发出的。
数据存储:经过身份认证的信息会被存储在区块链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区块链身份认证利用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点来确保用户的身份信息安全、可靠,同时保证身份信息的隐私性和保密性。
区块链和数字身份的关系
本文翻译自:
“身份”这个词通常用来表示微妙的不同事物。《牛津英语词典》简洁地将其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件事是谁或什么这一事实”;ISO29115更倾向于更广义的定义:“与实体相关的属性集”。
因此,身份不是一种单一的特征,而是一组因关系而异的属性,而且这些关系的多样性可以通过确证提高被声明的身份的可信度。
在物理世界中,这是相当简单的。例如,政府机构可以证明公民的照片、姓名和地址;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银行或电信供应商进行的身份检查得到证实,这些银行或电信供应商受到监管,以“了解客户”,从而增强与给定身份相关的属性的可信度,从而增强身份本身的可信度。
数字身份需要以类似的方式发挥作用,但数字世界的性质使其更加困难。
特别是,数字身份所面临的一些关键挑战包括:
这些需求也是区块链背后的基本构建块。
用户的数字身份在区块链中可以表示如下:
在这里,用户的身份作为一个自声明块开始进入区块链,其中包含用户的身份属性(散列)和用户的公钥,所有这些都是用用户的私钥签名的。在此阶段,对用户身份的信任程度处于基本水平。
其他实体(例如与用户有关系的银行或电力供应商)也在区块链中表示,它们具有自己的散列属性和公钥集。这些实体可以通过签署与该关系相关的用户的特定散列属性来与该用户建立关系。例如,如果用户断言的属性值与Passport Office记录的值相匹配,那么Passport Office可以对经过散列处理的地址、姓名和主题照片进行签名。
当在区块链中为用户建立越来越多的关系时,对属性的准确性的可信度(因此身份本身)就会自然地增长。此外,随着涉及用户的事务越来越多(其他用户或实体验证或信任用户的散列属性),身份的“信誉资本”也会增长。换句话说,对身份的准确性的信心会增加,对身份背后的人的可信度的信心也会增加,这是基于他们在网上做了什么——所有这些都是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看到。
如果用户和实体之间的任何关系发生了变化,可以在区块链中建立一个带有加密签名时间戳的单独块,从而使任何新的验证程序都可以在加密保护的序列中观察以前的关系和当前的关系。
用户交互的任何服务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正如Eve Maler曾经指出的,“一个0%安全性和100%功能性的应用程序仍然是一个应用程序,但是一个100%安全性和0%功能性的应用程序是没有用的”。
在区块链中表示数字身份的块使用与用户关联的公钥进行标识,而相应的私钥是用户需要保持受保护的凭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公钥可以被认为等同于用户ID,而私钥则等同于“密码”或生物特征。
然而,公钥不是一个方便的“用户id”,而私钥也不是很容易记住的东西(比如密码)或用户固有的东西(比如生物特征)。安全地存储私钥以确保它不能被其他人使用,同时能够轻松地使用它来断言相关的标识,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一种解决方案是引入钱包的概念,通过钱包用户可以自断言其属性并管理其公钥和私钥。然后,可以通过更方便的用户ID(例如用户的MSISDN)识别这个钱包,并使用传统的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解锁它。然后用户可以证明私钥的所有权,从而确认他们的身份。
Mobile Connect是支持此类钱包的理想框架,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身份验证方法,既方便又安全。
移动连接管理钱包和区块链管理身份分散的方式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提供数字身份,并以一种“方便安全”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好了,关于区块链和数字身份的关系和区块链 数字身份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eipei.net/76158.html